你當前的位置:東豐物流 > 新聞中心 > 國際航運市場持續回暖,但恢復增長依然很難
作者: 梅亞東 2018年11月4日 08:22
若當運費下跌不止, 打造港口聯盟以分享船只、航線和停靠港,即是降低成本、維持運營的必要之舉;在海運需求起伏不定的大背景下,航運業與造船業如何維持平衡是近年來相關各方關注的問題。
航運市場作為貿易的一種派生需求,市場發展趨勢很大程度取決于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全球貿易局勢的不確定,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意味著對航運需求的減少。
也有觀點保持樂觀,認為2017 年以來全球多項指標顯示國際貿易正在恢復,全球總需求水平仍在提升,雖然“保護主義”與“自由貿易”的思潮還在爭論中、政策還在博弈中,但世界經濟回升態勢仍存,運輸需求受益增長。全球性的貿易恢復對各區域經濟、各行業領域至關重要,一些長效重大舉措往往牽引各方。
比如,去年5 月我國即與“一帶一路”沿線的36 個國家及歐盟、東盟分別簽訂雙邊海運協定(河運協定),協定內容均已得到落實,雙方給予對方國家船舶在本國港口服務保障和稅收方面的優惠,支持對方企業在本國設立商業存在。
成本最大訴求
航運市場巨頭云集,小型航運公司和小型運輸船步履艱難。但為了節約運輸成本,新增船舶往往越造越大,運力過剩由此困擾業界多年,卻無人敢于輕易減量縮型。此時, 數字化與新技術成為行業實現“輕裝上陣”的重要法寶。
2017 年不但是航運業的小復蘇年,也是該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的關鍵年份,數字化與新技術為傳統航運注入新能量。
歐洲海事雜志《Marine Elenctornics》統計認為2017 年是海運業有史以來技術發展最密集的一年,其中關鍵事件有:“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與谷歌合作共同研究無人自主航運;電商巨頭亞馬遜獲得海運業務代理授權;阿里巴巴與集裝箱運營商馬士基、法國達飛輪船以及中遠海運達成合作; 馬士基運用IBM 區塊鏈技術平臺使貿易數字化,同時開發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海事保險平臺;Damen 船廠運用3D 打印技術生產出首個通過船級社認證的船舶螺旋槳并投入實際實用;全球首艘全自動船舶研發進展順利,概念船已下水試營……”
此外,傳統海運強國和世界主要航運中心丹麥宣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區塊鏈登記船舶的國家,在區塊鏈上設定船舶注冊標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中國航運業的全面突破同樣亮點十足
★實現船舶智能集成信息平臺、智能運行與維護系統、智能航行系統等關鍵核心系統自主研制和集成應用的全球首艘智能商船iDolphin38800 噸智能散貨船“大智”輪交付使用;
★全球最大的單體全自動化碼頭及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運行;
★長江沿線首個標準化智能港口岸電系統于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啟用,該系統可探索降低長江沿線靠港船舶污染排放,推動綠色水運交通發展……
航運界正在邁進數字時代,隨著全球海運網絡的變化、全球航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構建、港航資源共享以及生態港口的不斷建設發展,數字化與新技術的密集推出與運用讓航運業更高效、更安全,成本更低。據IBM 的測算,僅初步引入數字化即可讓航運公司每年節省約380 億美元。
閱讀 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