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東豐物流 > 新聞中心 > 中間循環循環大多數快件包裝最后都會被消費者作為生活垃圾丟棄
作者: 彭離峰 2020年10月21日 02:03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2017年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400.7億件,同比增長28%,在全球快遞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40%,連續4年保持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快遞量幾何級增長,與此同時,快遞包裝所需的包裝箱、膠帶等物品的消耗也令人驚嘆。業界有聲音說,隨著電商平臺和快遞業的快速發展,快遞包裝廢棄物的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有由城市向農村擴展的趨勢。
有關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耗用了99.22億包裝箱,169.85萬米膠帶,82.68億塑料袋;2016年,快遞耗用了大約32億條編織袋,大約68億塑料袋,37億包裝箱和3.3億卷膠帶。然而,上述數據顯示,快遞垃圾開始成為新的環境治理難題。
大家都知道,快遞員使用的塑料袋往往成分復雜,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含有不能再加工和降解的有害物質,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而另一方面,買家和賣家一個為“利”,一個為“美”,快遞包裹通常都是由內到外三層,過多的包裝就可怕了。
但與此相應的現實卻是,我國包裝垃圾的整體回收率還不到20%,其中紙箱的回收率還不到一半,圍城的局面更為嚴重。長期以來,由于快遞包裝數量過多,回收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導致了快遞行業的過度包裝。內部人士稱,小包裝,是一面實踐綠色發展理念的鏡子,粗放型發展的快遞業是時候轉型升級了。如何對快件包裝進行“瘦身”并進行有效的回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源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源頭的控制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有關部門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明確提出對商品和快件包裝的減量要求,包括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都要用法律手段加以規范。
生態部副部長趙英民曾經說過,從源頭上減少快件包裝垃圾,建議推進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度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已經變得十分緊迫和重要。中間循環循環大多數快件包裝最后都會被消費者作為生活垃圾丟棄,這些東西有的可以回收,有的就不能回收。要提高全社會的回收意識,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制定必要的激勵機制,以促進快遞垃圾減量化。
在包裝垃圾的回收方面,也可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例如,日本通過制定和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致力于建立回收體系,鼓勵在國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通過定時回收、集中轉運等方式,將其運送到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采用綠色包裝要有效解決快件包裝廢棄物污染問題,就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貨品包裝技術標準,強制回收包裝廢棄物,從源頭上控制浪費,減少污染。誠然,快遞“過度包裝”的問題涉及到包裝材料供應商、電商平臺與商家、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個主體,要想使快遞包裝“綠色化”,需要多方努力。
閱讀 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