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東豐物流 > 新聞中心 > 即時物流提高配送效率
作者: 梅亞東 2019年7月8日 08:44
所周知,即時物流以外賣起家,據比達數據顯示,2018年即時配送細分品類訂單份額分別為:餐飲外賣占比64.9%,商超便利占比18.3%,生鮮果蔬占比9.6%,鮮花蛋糕占比5.4%,可見如今即時配送領域不再是外賣的“獨角戲”,上游的商流已不斷被拓展。此外,即時配送下游市場(包括C端消費者、B端企業等)發展勁頭也不小,據《2019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即時配市場用戶規模將達4.21億人,由此可見,即時物流在末端市場中的表現也相當惹眼。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網上購物技術的不斷革新,中國快遞市場也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物流行業不斷涌現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行業的轉型升級開辟了新的路徑,也已迎來智慧物流時代。
物流行業作為國家經濟支撐性產業,在用戶規模上也是逐年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用戶規模為2.93億人,增長率為26.8%,預計2018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用戶規模將達3.55億人。
即時物流是新興起來的市場,從規模密度上來說是可以與快遞媲美的市場,有很多的相似性。個人有一個觀點,快遞物流領域大部分是一個成本(效率)領先的戰略驅動的發展路徑,而末端一直以來都是核心痛點所在,所以當即時配送的眾包物流模式出來時,比加盟模式更具有成本轉嫁的空間(眾包模式無網點費用,比傳統快遞模式成本節約~60%);而且在業務流程上,傳統快遞模式是站點人工分揀,需要中轉,眾包模式是不用分揀(店倉分揀好/或前置倉分揀好),直取直送,物流供應鏈的路徑縮短,效率(時效)一下子就可以提升上來。
回歸到物流行業的本質-規模經濟(網絡經濟),可以看到近幾年即時物流行業的玩家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張即時配送的物流網絡。當這張網的規模起來了,它就可以使邊際成本降低,現在正是時候,因為早了不行,訂單量不夠不足以支撐這張網絡(只做外賣不行,只做商超也不行,前期大量的燒錢有很多平臺倒下,很多也只是蜻蜓點水嘗試一下),所以可以看到,外賣哺育了這張網,現在又向非餐飲外賣領域拓寬,商超、生鮮、蛋糕、醫藥、跑腿等等。
技術賦能時代,即時物流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GPS+GIS定位、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的支撐,例如人工智能能預測運力需求,提高配送效率,智能調配訂單,降低資源浪費;大數據能夠積累配送單量、路線、時間等數據;GPS+GIS定位協助配送員完成路線規劃,實時監督配送員;移動互聯網為實時信息傳遞提供通路;智能手機將線下配送員納入到共享信息環境。即時物流借助新技術,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但企業應極力保證配送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才能在高手林立的行業里保護好自己的城池。
此外,從行業角度看,即時配送對時效性的高要求也會側面給予配送員壓力,高壓下闖紅燈傷人傷己的新聞屢被報道,如何保證時效性的同時保護好配送員也值得深思。技術終究是服務于人的,技術給即時配送平臺、配送員、用戶帶來的便利當然不可否認,但技術的應用與時效性的要求也不應擠壓配送員本就狹小的生存空間。
閱讀 2595